中物联大数据分会

您当前的位置: 中物联大数据分会 > 工作动态 > 详情

孙元江首席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流通论坛上发表《数字化促进亚洲区域互联互通可持续发展》主题演讲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5日16:54 中物联大数据分会

数字化促进亚洲区域互联互通可持续发展
孙元江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首席客户关系官
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流通论坛”上的演讲
2025年7月2日 中国·北京
图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首先热烈祝贺“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数字流通论坛”的召开,感谢组委会,特别是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物流规划研究院李锦莹院长的盛情邀请。本次论坛以“数智赋能流通·开放链接全球”为主题,精准地把握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脉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谨借此机会,从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出发,结合亚投行的区域实践经验,与大家分享一下数字化促进区域互联互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议题的几点思考。
      在当今世界,数字化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经济格局、社会结构和国际合作的方式。数字技术不仅成为推动全球增长的新引擎,也正在成为连接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数字基础设施正成为新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的内涵与外延也正在经历系统性重塑。尤其是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正在推动互联互通从“物理连接”向“数字融合”迈进,成为推动区域一体化、提升公共服务效率和增强发展韧性的关键引擎。
      传统意义上的互联互通,侧重于“硬联通”,也就是修桥铺路、建设港口、建设能源网络。而数字时代的互联互通,则更多强调“软联通”与“智联通”,包括跨境的数据流通、数字平台协作、智能供应链和金融科技生态系统的建设。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不再仅仅是辅助工具,它们正成为重塑物理世界、定义未来基础设施的核心力量。这股浪潮对“互联互通”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未来的互联互通,必须是绿色的、可持续的,更必须是深度数字化的。数字化,正是破解当前互联互通瓶颈、提升其发展质量、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它能够让传统基建升级为“智慧基建”,通过数字孪生技术进行预测性维护;它能让跨境物流更加透明高效,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供应链安全;它还能让金融服务更普惠,让数据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新型生产要素。
      数字化带来了三项根本性变革,即连接更广泛、资源更集约、治理更透明。数字互联互通打破了时空限制,使得一个中小企业在中亚的乡村,也可以接入全球市场;一个青年在中东的沙漠中,也可以通过手机获得教育与医疗服务;一个开发项目在东南亚的岛屿上,也可以用数字工具实现远程监测与绿色管理。通过卫星通信、5G网络、跨境数据链条,原本“信息孤岛”的地区被纳入区域大循环,经济与社会活力同步激发。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数字水务等手段,显著提升能源与资源使用效率,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此外,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手段,基础设施项目的规划、投融资、运营更公开、更可追溯,减少腐败与浪费,增强公众信任。这种新型互联互通,正是实现包容性、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路径。
      亚投行作自成立以来,始终将促进区域互联互通置于其核心战略地位。十年砥砺,亚投行在推动亚洲互联互通方面扮演了关键角色,我们的投资项目遍布成员国,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作为一家以“基础设施促进生产力”为核心使命的多边开发银行,亚投行高度重视数字化在互联互通中的作用。在亚投行2030公司战略中,“科技赋能基础设施”被列为核心战略方向之一,我们明确将数据中心、光纤网络、云服务、5G等数字设施视为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支持其作为区域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与此同时,亚投行积极推动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转型,提升效率、增强治理能力。这一战略既回应了成员国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也体现了我们对未来基础设施趋势的系统性认知。在可持续发展议程下,我们强调的不只是经济增长,更是生态保护、社会公平与责任。
      推动区域层面的数字可持续发展,既需要国家层面的战略引导,也需要区域性、国际性的合作机制加以支撑。我愿在此提出几点思考:
      首先,我们要努力打造和建设“区域数字基础设施生态系统”,推动跨境光缆、数据中心、云服务平台的互联互通,特别是在亚非、中东、中亚等“基础较薄弱”但“潜力巨大”的区域;与此同时,联合制定跨境数据流通、隐私保护、平台监管等制度框架,降低技术壁垒和制度摩擦。
      其次,建立绿色数字融资机制。我们应鼓励多边开发银行设立专门的“数字可持续基金”,引导私营资本参与数字绿色基础设施项目,并在评估投资时引入“双重标准”:既评估经济回报,也评估环境效益与社会影响。
      第三, 推动数字能力共建。我们应积极针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定制化的技术转移、人员培训、标准输出;促进高校、研究机构、产业联盟的联合创新,构建共享型知识平台。
      在这一过程中,像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联合国系统、区域开发机构等多边机制,可以发挥桥梁与平台作用,协调资源、整合政策、连接需求与解决方案。
      女士们、先生们:
      数字化不是遥远的未来,而是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革命。它不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机遇,而是全球共同的使命,这也是本次论坛所要讨论的主题。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不只是“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而是“建设更智慧、更绿色、更普惠的基础设施”;不只是“连接国家”,更是“连接人民、连接价值”。数字化为区域互联互通带来了转型的契机,也带来了政策协同的新挑战。我们必须以更具前瞻性、协同性和包容性的视角,共同打造一个数字驱动、绿色转型、合作共赢的未来。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中物联大数据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