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物联大数据分会

您当前的位置: 中物联大数据分会 > 行业资讯 > 详情

洞察2025中国低碳供应链物流创新:实用深度解析与趋势前瞻

发布时间:2025年07月29日12:05 中物联大数据分会

中国物流产业的低碳变革: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路径

近几年来,中国物流产业的低碳变革已经成为其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面对国家政策的收紧,国际环境的变化,客户需求的升级,在这样的环境下,企业要怎样才能在这条绿色物流的道路上实现弯道超车呢?

一、低碳物流引发的传统物流内卷


目前,许多企业都面临着以下 “痛点”:

  • 国际政策上的压力 :绿色贸易障碍,如欧盟的 CBAM,正在逼近,碳遵守已经成为一张通行证。
  • 高能耗、高污染迫使企业加大投入 :“油老虎” 车队,一次性包装,高空载率,这些都会对企业的盈利能力造成直接的压力。
  • 缺乏统一的标准,数据不完整,难以决策 :没有统一的碳会计准则,项目管理完全依靠经验,不能满足合规和降低成本的双重要求。


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在实证基础上的、切实有效的、可落地的低碳技术创新途径,以促进我国经济的绿色增长。

二、“数据 × 人工智能” 的赋能


供应链的 “数智化” 是降低供应链成本的第一步。报告表明,业界领先的公司已经在建立多维数据基础设施方面走在了前列:

数据类型
主要内容
来源
核心应用
国际贸易物流数据
港口航线、货量、运输链路追踪
海关 / 单一窗口
全链路可视、优化路径
载具轨迹与能耗
船舶吨位 / 轨迹 / 油耗曲线
中远海、飞友等
精准匹配碳因子,支持核算
碳足迹标准库
ISO 14083、SGS 因子、船舶排放指南
国际权威 / 实测
多规则核算、合规切换
物流环节碳参数
包装全生命周期、仓储能耗、能源结构
企业实测 / 行业均值
场景化建模,算清 “全链碳账”


在经过 AI 算法的强化之后,它拥有了如下的突破性功能:

  • 运输路径和排放因素的动态匹配 :使计算更加精确。
  • 一键切换符合欧洲 / 美国和其他地区法规的国际标准 :实现标准的灵活转换。
  • 智能预测多种交通状况 :帮助公司提早规避风险。
  • 告别 “糊涂账” :补上合规空白;实现成本降低和效益提高,为碳资产的融资开辟了一条新路。

三、循环包装与绿色实践

典范案例对比:安得 ANNTO vs. ULP 睿池

维度
安得 ANNTO 运包一体
ULP 睿池循环包装
行业价值


设计理念
标准化、循环、数智化
场景与耐用兼顾
生产选材
可循环优质材料
绿色环保,生命周期长
运营流程
清洗、回收、调拨一体化
数字管理高周转率
节碳成效
包装降本 10%、物流工时 - 25%
2024 年减排 7920 吨碳、6 万 + 树木、减少 20 万 + 纸箱


创新之处:

  • 租购结合 :企业通过根据需求进行租用和打包,降低了资金占有,降低了硬件投资。
  • 尺寸标准化 :“一盒多用”,产业协作降低成本,促进产业标准延伸。
  • 数字化排程 :集成信息和后勤,提高包装周转速度,全程跟踪。

顺丰公司与 KLN 公司:闭合循环物流与智能化仓储配送

  • 顺丰公司 :通过 “回收、再造、高附加值利用” 的全链条系统,顺丰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 4700 万个 “易循环、易再造” 快件包装袋的替代试验,推进了循环经济的实施。与 GRPG 共同制订团体标准,促进产业科技进步,解决塑胶循环利用的 “最后一公里” 问题。
  • KLN 公司 :全程低碳物流将低碳理念贯穿于从仓储到配送的各个环节,采用了环保的交通方式(电动车 / 氢气车),高密度的仓储,无纸化的流程以及智能化的路径规划。自动化分拣,精确包装,联合配送,可以有效地减少车辆的空载和能量消耗。

四、绿色运输工厂

绿色运力结构升级

场景
低碳措施
典型成效
公路 / 陆运
新能源车(LNG/CNG/ 氢能)、清退高耗车型
能耗污染明显下行
航空
可持续航空燃料、节油新技术、基地用新能源车辆
保证主干运力同时降碳
产园仓储
光伏建设、智能电箱、能效监测
提高清洁能源占比,减排增效
包装
减塑化、循环化、标准化
环保与降本兼顾

物联网推动的数字化工厂


千瓦科技将工厂场景、建筑场景、园区场景、学校场景等,都整合进了能量物联网和碳计算平台的数字化低碳管理中。硬件智能终端可通过一个按键访问数千个传感器,具体实现如下:

  • 智能能源消耗监控与报警系统 :实时监控能源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报警。
  • 巡检、维护、节能改造的全过程数字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和精准度。
  • 从 “人管人” 到 “账本管厂” :实现可量化的闭环管理,可追溯的数据,高效透明的运营。

五、行业协同与合规

  • 合规 “护身符” :与欧盟 CBAM 和其他全球性环保法规接轨,实现 “碳申报自动化”,为企业开展自主的 “碳合规自我检测” 提供技术支撑,减少跨国交易的风险。
  • 促进产业标准互通 :打破 “标准孤岛”,促进政府、协会、企业共同制定区域碳排放基准和物流碳足迹互通标准,加快开放绿色贸易通道。
  • 碳数据平台 :构建 “一站式” 碳数据服务平台,整合产业服务提供商和认证机构,对企业进行个性化的碳服务描述,利用人工智能实现供需双方的有效匹配。
  • 推动金融机构开展碳资产融资业务 :为企业的绿色供应链融资、授信,使 “碳信息” 成为 “资产”。

六、结论与展望

  • 数字化与标准化的 “双轮驱动” :将多维数据基础设施与国际标准数据库紧密结合,以 AI 智能算法为支撑,为企业的全链条碳管理提供决策支持,让企业在合规和降低成本的同时,更好地发挥作用。
  • 循环包装和绿色物流的 “体系创新” :构建了可追溯的、可循环的、标准化的新的物流系统,实现了节约成本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 “双脚并行”。
  • 生态协同与融资创新的 “助攻” :构建地区和产业碳排放标杆,让平台公司和融资公司成为绿色供应链的撬动力量,为企业的绿色转化和价值提升铺平了道路。


113页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责任编辑:中物联大数据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