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物联大数据分会

您当前的位置: 中物联大数据分会 > 行业资讯 > 详情

城市更新项目,钱从哪里来?

发布时间:2025年08月21日16:38 中物联大数据分会

中央政治局会议最新表态进一步明确了下半年政策方向:将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稳步推进城中村和危旧房改造,加大“好房子”供应。这意味着城市更新项目仍处于政策红利窗口期,各类配套资金将持续注入。与此同时,各地也在探索突破传统财政依赖的融资路径,形成了多元化资金供给体系,为城市更新提供可持续动力。


资金从哪里来,又向何处去,决定着城市更新的速度与质量。


老旧小区焕然一新,历史街区重获生机,废弃厂房变身文创园区……城市更新正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地进行。在这背后,一个核心问题始终困扰着实施者:钱从哪来?


面对动辄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投资需求,仅靠政府财政显然难以为继。如何构建可持续的资金筹集机制,成为决定城市更新成败的关键。

政策导向呈现三大特点:一是资金投放区域下沉,7月房地产专项债覆盖了全国120个城市,其中土储专项债的三分之二资金投向三四线城市,如四川省发行的土储专项债中,投向成都远郊县市的占比超过75%;二是项目覆盖面扩大,7月单月涉及项目数量超过800个,创年内新高;三是资金用途结构化,在房地产类专项债中,70%投向土地储备(714亿元),其余依次为保障安居(165亿元)、城镇旧改(65亿元)、棚户区改造(57亿元)和保障房(20亿元)。

表:2025年7月房地产类专项债资金投向分布

图片



01 八仙过海:多元资金汇聚城市更新浪潮


财政资金:托底民生,引领方向


各级财政资金是城市更新的基础保障,尤其对公益性强的民生项目至关重要。“十四五”以来,中央安排补助资金约1594亿元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024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安排超过4250亿元,用于燃气管道更新、排水防涝等工程。


财政投入的优势在于启动快、操作简单,如重庆市渝中区解放碑地下环道项目全部由区级财政资金22.56亿元支持完成。但财政资金规模有限,受经济波动影响大,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资金需求。


专项债券:低成本撬动大项目


专项债券已成为城市更新项目的重要融资渠道。截至2024年底,全国12个省份发行专项债近1000亿元用于各类更新改造。


典型案例当属武汉的武昌古城改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58.43亿元,其中80亿元通过发行专项债筹集。项目以整修后的文旅用房租金、停车位收入等作为还款来源,实现了资金自平衡


专项债利率低、规模大,但审批严格,要求项目必须具有稳定收益,这使得许多公益性强的项目难以符合条件。


政企协同:三方合力解难题


“政府+房企+产权所有者”合作模式在产权复杂的项目中显示出独特优势。深圳福田区水围村改造项目创新采用 “综合整治+统租运营+人才公寓” 模式:


- 区政府负责公共配套

- 水围村股份公司提供物业

- 深业集团负责改造运营


三方合作最终打造出504套青年人才公寓和特色文化街区,实现了多方共赢。


PPP新机制:风险共担,专业运营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在2023年新规后采用特许经营模式,限定有经营性收益和使用者付费的项目。广州永庆坊项目采用BOT模式,由万科集团投资建设并享有15年运营权,运营期满后无偿交回政府。


这种模式缓解了政府短期资金压力,引入了专业运营资源,但受政策影响大,不确定性较高。


城市更新基金:规模化资金池


2021年以来,全国已有28个城市设立了城市更新基金,总规模达4550亿元。这些基金多采用 “母基金+子基金” 架构,由政府主导,地方国企牵头,联合开发商、承包商、金融机构等共同设立。


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的基金已开始运作,解决项目资本金问题。但基金期限较短、退出机制不明等问题仍有待破解。


政策性金融:长周期低成本资金


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银行提供低成本、长期限的资金支持。长沙市政府与国开行湖南省分行签订 “十四五”1000亿元城市更新合作协议,大大增强了融资能力。


国开行已对接首批15个城市更新示范城市,探索可复制经验。政策性金融工具未来可能通过PSL(抵押补充贷款)等方式提供更多资金支持。


市场化融资:REITs与资产证券化


基础设施公募REITs为城市更新提供了退出渠道。政策明确推动符合条件的项目发行REITs,实现 “投融管退”闭环。


上海、江西等地已通过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筹集资金。如 “21沪地产01”债券募资30亿元,用于虹口区旧区改造项目。


产权主体自主更新:激活内生动力


产权所有者自主投资模式在产权清晰的区域显示出活力。实践中包括开发商自主投资(如深圳宝吉厂项目)、产权所有者自主更新、以及 “政府+开发商+产权所有者”三方合作等多种形式。


泸州市龙马潭区学士山片区项目总投资50亿元中,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投资14.8亿元打造酒文化场景,政府投资8亿元提升历史街区,其余通过招商引资实施。


02 谋篇布局:城市更新投融资规划新动向


2025年5月20日,国新办举行《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发布会,多部委联合宣布了下一步资金支持计划:


中央资金持续加码


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将于6月底前下达,重点支持城市地下管网安全提升、老旧居住区宜居改造、城中村综合改造等工程。财政部将继续通过中央补助资金、超长期特别国债、税费优惠等多元渠道支持城市更新。


国家发展改革委明确表示,2023-2024年已安排资金超过4700亿元支持城市更新项目,“今后几年仍是政府投资重点”。


专项债扩容与创新


财政部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研究将老旧街区(厂区)改造等有一定收益的项目纳入支持范围。


金融支持精准化


金融监管总局正在制定城市更新项目贷款管理办法,推行“清单制管理”:由城市政府初选项目,金融机构自主评审,形成贷款项目清单。这将提高资金配置效率,避免资源浪费。


社会资本参与机制创新


政策将大力推广PPP新机制和REITs工具,拓宽市场化资金参与渠道。鼓励银行根据城市更新类型差异化提供信贷产品,延长贷款期限。


国家发展改革委强调要建立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 的可持续模式,对市场化程度高的领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地方创新百花齐放


各地正积极探索特色融资模式:


- 江苏推出 “城新贷”财政贴息政策,对重点领域给予1个百分点贴息

- 河南整合金融工具支持城市更新,2024年上半年投放贷款216.62亿元

- 南通设立城市更新资金超市,搭建资金供需对接平台


长效运营机制构建


未来的城市更新更注重运营前置和全过程一体化。泸州市在公园绿地项目中采取“建设-运营-移交”模式,明确免费开放内容与可经营部分,通过公开招商引入专业运营商,实现自我造血。


城市更新的未来已来。随着中央预算内投资6月底前下达,地方政府专项债扩容,政策性银行千亿级授信陆续到位,一场改变城市面貌的变革正在加速推进。


据住建部数据,2024年我国共实施城市更新项目6万余个,完成投资约2.9万亿元。到2030年,城市更新行动将取得重要进展,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初见成效,安全发展基础更加牢固,服务效能不断提高。


城市更新的本质不仅是对物理空间的改造,更是对城市生命力的重新激活。当资金渠道更加多元畅通,当每笔投入都能精准滴灌到城市最需要的部位,我们的城市才能真正成为宜居、韧性、智慧的活力之地。


来源:城投&低空产业

责任编辑:中物联大数据分会